2023年正版发布 > 行业动态 > 其他资讯

智慧城市:仅靠技术远不够

发布时间:2013/5/16 10:45:21 | 阅读次数:2595

关键字:智慧城市、技术、支持

摘 要:政策的频频给力,无疑为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火热的场面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11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今年年初,住建部又宣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

分享到:

    政策的频频给力,无疑为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火热的场面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11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 (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

  今年年初,住建部又宣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江苏省无锡市等90个城市(区、镇)通过审核,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 800 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资,总规模将达2万亿元。”安信国际分析师蔡伟鸿说。

  不过,记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却发现社会各方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褒贬不一,甚至有人担心,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结局可能会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不仅仅是技术构架

  “我觉得,智慧城市还是能实实在在地推动城市的发展,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资源与系统整合,达到最优化的发展目标。”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冰之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之一。

  此观点在第四届物联网大会上一经抛出,便得到了诸多与会专家的认同。

  “未来城市的发展势必会朝着融合化、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上海浦东新区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爱平指出,智慧城市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构架,还需要在理念上的灌输。

  “一定要紧扣区域发展主旋律,否则智慧城市的建设就可能会出现观念与行动‘两张皮’的现状。”张爱平说。

  的确,上海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佼佼者”,一直是各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参考模板”。

  但也不可否认,国内确实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只是把智慧城市作为推进当地信息化工作“风向标”的现象。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不免有些顾虑。

  他唯恐出现智慧城市盲目跟风潮,甚至沦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的场面。

  其实,存在担心的不只是李铁一个人。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也曾撰文谈到,有些地方可能出现在“智慧”招牌下重复建设的局面。

  三星数据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建设SIE事业部总监刘占钊更是直言不讳:“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有点‘乱’,似乎智慧城市变成了一团橡皮泥,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随意捏成不同的形状。”

  当然,即便从全球来看,智慧城市也只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理应拿出足够的宽容心去对待,肯定会出现各种争论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刘占钊说。

  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缺技术,而是缺乏集成创新,特别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汪玉凯认为,如果智慧城市建设最终变成了各种技术公司的无序堆砌,就是一种失败的结局。

  “我们亟须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对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不断规范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广东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鹏飞认为,政府在制定规划、资源配置、核心开发建设方面,必须起到主导作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承担所有的职责。

  “政府在制定好规划后,还是应该把具体的建设、运营交给相应的市场主体来完成,包括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运营商等。”张爱平认为,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应该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但可以有一套引导性的指标体系。

  刘占钊建议,最好能在政府与相应的市场主体之间成立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由其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市场主体,而不是政府逐一进行沟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权责明晰。”

  “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建设智慧城市的终极目的,应该以信息化的方式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如果没有让百姓在其中享受到更为人性的服务,那只能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华而不实的空壳。”杨鹏飞表示,任何一个智慧城市项目,如果挤占了其他基础民生投入,甚至让地方政府和百姓债台高筑,无疑就本末倒置了。

  建设应脚踏实地

  谈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也特别强调智慧城市的服务属性,而物联网则将对智慧城市的服务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物联网就好比是一个城市的神经系统,一个高水平的物联网将会催生高水平的智慧城市。”李安民同时提醒,智慧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联网技术,还包括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有效融合与应用。

  “应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在公众服务方面的应用。毕竟移动终端具有便于携带、分布广、界面友好、处理能力强等特征,也是承载物联网业务的最优载体。“李安民认为,在未来的智慧城市里,完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完成各项服务,比如缴费、挂号、购物、食品溯源、远程教学、健康档案以及空气质量等信息查询。

  再好的愿景,也需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智慧城市建设必定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项目,所以,我们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平台的扩展性、开放性以及后期运营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如是说。